
来源:火狐平台 发布时间:2025-10-02 14:45:04
好消息!广州的小伙伴们注意啦,广州地铁又有大动作!9 月 29 日首班车起,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鱼珠 - 天河公园)、十四号线二期(乐嘉路 - 嘉禾望岗)、十一号线广州东站正式开通运营 !以后出行更便利了,这些新线路的开通,简直是给广大市民送上了一份超级大礼!
这三条线路的开通,可真是意义非凡!十三号线二期(鱼珠 - 天河公园)呈东西走向,虽然此次率先开通的只是一小段,但它未来可是要沿着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东风路、增槎路等城市主干道,一路向西到达白云区的朝阳站,串联起白云、荔湾、越秀、天河和黄埔 5 个行政区 ,以后绝对是城市东西向的骨干线。等全线开通后,从增城新塘出发,就能直达广州市中心,而且还能有效疏导五号线的客流压力,提高东西部客流直达市中心的便捷性 ,以后去珠江新城上班的小伙伴,通勤时间说不定能大大缩短!
十四号线二期(乐嘉路 - 嘉禾望岗)呈南北走向,线 座车站 。它穿越了嘉禾望岗、鹤南创意产业园、白云新城、新市等产业成熟区和客流聚集区,这下白云区沿线居民的出行可方便多了,通勤客流也有了更好的处理方法,还能缓解沿线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 。而且,它还逐步加强了从化与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以后从化的小伙伴来市区玩耍、购物,或者市区的朋友去从化享受自然风光,都更轻松便捷啦!据初步测算,从乐嘉路到东风站,普通车单程运行时间约 67 分钟,快车单程运行时间约 59 分钟 ,速度也是相当可以的。
而十一号线广州东站的开通,同样不可以小看。十一号线可是广州地铁的第一条环线 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座车站 。之前就已经开通了大部分站点,如今广州东站的加入,让这条环线更加完整。广州东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下与地铁网络的连接更加紧密,周边居民搭乘地铁可以立即进入,无需再穿行马路到位于道路西侧既有的 H 口、J 口 。而且,自广州东站开通之日起,十一号线工作日早、晚高峰以及周六日高峰期将各增加 1 列车上线,工作日高峰期行车间隔由 5 分 29 秒压缩至 5 分 20 秒,周六日高峰期行车间隔由 6 分 28 秒压缩至 6 分 14 秒 ,以后坐地铁再也用不着在站台苦苦等车啦!
随着这三条线路的开通,广州地铁线 公里 ,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广州的地铁网络变得更密集,就像一张紧密的大网,将城市的各个区域紧紧相连 。无论是去上班、上学,还是外出游玩、购物,大家都能更轻松地选择地铁出行,不仅速度快,还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堵车,绿色又环保 。这不仅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也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广州未来会因为这便捷的交通变得更美好!
每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背后,不能离开无数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广州地铁这三条新线路的建设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
十三号线二期的建设难度可不小,尤其是在繁华区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就拿石牌南站来说,它位于石牌西路与黄埔大道西的交叉路口,地处珠江新城繁华地带,邻近黄埔大道和石牌村,旁边的环境那叫一个复杂 。人多车多,施工场地还十分有限,这给土石方外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是,咱们的建设者们可没有被这一些难题吓倒 。他们合理制定出土计划,灵活调整出土方式,采用短时间多部位同时出渣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土石方外运困难的难题 。施工现场还设置了雾炮降尘、洗车槽、沉淀池等环保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扬尘管控标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将施工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附近居民都纷纷点赞 。
在天河公园站至鱼珠站区间轨道工程中,梯形预制板整体道床铺轨工程量占比达 90%,有多处长大区段梯形预制板铺轨施工,其中最长一处约 7 公里,跨越圆形、矩形、马蹄形等多种形式隧道,属国内首例地下线大断面梯形预制板连续铺轨工程 。为了应对隧道类型一直在变化带来的工效降低的问题,广州地铁联合施工单位中铁一局开展了梯形预制板铺设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装设备研发 。他们研制出梯形预制板道床中心水沟专用吊模、自动力平板运输车等一系列设施设备,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应用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新能源纯电动轨道车、绿色新能源储能供电移动闪光焊轨机组、新能源电瓶铺轨机、轮轨互换式混凝土布料车等机械设备,让梯形板铺轨施工效率提升了 50% 以上 。这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也为后续的机电施工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
十四号线二期呈南北走向,贯穿白云区和越秀区,别看它线路不长,但施工难度可不可以小看 。线 个区间处于岩溶发育灰岩地层以及煤炭采空区的复杂地质中,而且沿线区间与高速高架桥并行约 6 公里 。盾构区间不仅要下穿密集的市政重要道路,还得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风险和难度都极大 。
在广乐 2 号中间风井至乐嘉路区间,溶洞见洞率达 91.2%,是十四号线二期见洞率最高的区间 。盾构掘进过程中大部分地质上软下硬,并且区间上方为交通繁忙的重要市政道路,岩石强度高、地面沉降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接踵而至 。面对这一些难题,广州地铁多次协调交警、路政等单位,完成了溶洞发育区的占道手续办理 。在前期盾构机选型期间,联合实施工程单位广东华隧、监理单位中铁济南监理,对盾构机增设了超前地质雷达和超前注浆设备 。这样就能提前探明盾构掘进前方的地层情况,避免未探明溶洞影响盾构掘进安全,同时将配置好的浆液注入到刀盘前方周边地层,提高土体强度,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确保盾构掘进安全可控 。
乐嘉路至岗贝区间的情况也不乐观,部分地段溶洞见洞率达 100%,最大洞高 13 米,更麻烦的是还需穿越煤炭采空区 。煤炭采空区内存在可燃气体,为避免气体爆炸等灾害,广州地铁联合实施工程单位在前期盾构机选型期间,为盾构机增加了防爆措施,针对性制定下穿煤炭采空区实施方案,并在盾构机内安装了气体检测装置对洞内进行实时气体监测 。同时,对区间盾构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辨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细化盾构始发、掘进等实施工程的方案,落实地面人员 24 小时巡视值守制度 。施工现场也做足应急准备措施,在路面安装摄像头进行动态监测,并积极与路政部门保持沟通联动,全力确保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全套工艺流程安全可控 。
此外,全线区间与高速高架桥并行约 6 公里,其中地铁结构与桥桩距离小于 5 米有 72 处,20 处高速桥墩需进行桩基托换施工,多达 14 处与高速交叉下穿,对桥梁的保护要求极高 。广州地铁收集了高速公路各类竣工资料 1500 多份,对全线交叉并行段的高架桥梁现在的状况进行调查鉴定以及桩长探测,组织安全评估单位对施工各阶段、各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全面梳理施工风险点 。全线桩基托换施工涉及在重要干道路占道施工,同时还需开展大量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前期重难点工作,广州地铁会同各方参建单位一直在优化方案,积极协调相关的单位,攻克了占道施工、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难题 。面临施工中临近高速桥桩、空间狭窄等困难,参建各方严格按照专家论证后的方案以及权属要求落实相关措施,严格把关施工安全质量,同时联合高速权属单位做好监测工作,推进桩基托换施工顺利完成 。
广州东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旁边的环境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十一号线广州东站的施工区域邻近广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建筑物众多,交通流量大,而且还下穿人行天桥、上跨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确认和保证施工及旁边的环境安全,建设者们在技术上一直在改进,实施工程的方案上反复优化 。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采用了改进型反循环钻机成桩工艺,这种工艺能够有效提升成桩质量和效率,减少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引进了悬臂掘进机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车站围护结构,采用了吊脚桩等方式,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建设者们还加强了对旁边的环境的监测,实时掌握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及时作出调整实施工程的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和旁边的环境的稳定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的这些努力,才使得广州东站能够顺利建成,为十一号线的完整环线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此次开通的十三号线二期(鱼珠 - 天河公园)段全长 8.3 公里,别看这距离不长,却设有 4 座车站,分别是珠村站、车陂站、棠下站和天河公园站 。开通后,它将与既有一期贯通运营 ,全天执行 “天河公园 - 新沙” 交路 。在工作日高峰期,上线 分钟 ;周六日高峰期,上线 列车,行车间隔同样约 6 分钟 ,高峰期单程运行时间约 44 分钟 。这一调整,快速缩短了行车间隔,提高了运营效率 。以前,很多住在东部区域的居民,需要在鱼珠站换乘五号线才能进入市区,这给五号线带来了不小的客流压力 。现在新线开通后,乘客可以直接在天河公园站换乘进入市区 ,不仅提升了乘坐体验,还能有效疏导部分五号线的客流 ,让大家的通勤之路更加顺畅 。
十四号线二期(乐嘉路 - 嘉禾望岗)开通段全长 9 公里,共设 7 座车站 。开通后与既有一期贯通运营,全天执行 “乐嘉路 - 东风” 交路 ,并实行 “快、普车” 运行模式 。其中,快车停靠乐嘉路、云霄路、新市墟、马务、鹤边、鹤龙、彭边、嘉禾望岗、白云东平、新和、从化客运站和东风 12 个车站 。在高峰期,普通车行车间隔约 6 分钟,单程运行时间约 67 分钟 ;快车行车间隔约 27 分钟,单程运行时间约 59 分钟 。这样快慢结合的运行模式,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 。对那些着急赶时间的乘客,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乘坐快车,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而对于时间相对充裕的乘客,普通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为满足沿线师生和周边市民的出行需求,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还会加开 “夏良 - 乐嘉路” 列车 ;周五晚高峰,快车调整为普通车运行并增加列车上线 ;周日晚高峰加开 “乐嘉路 - 太平” 列车 ,可以说考虑得十分周到 。
十一号线广州东站的开通,让这条环线地铁更加完整 。广州东站共设置了 K、L 两个出入口,均位于广园东路东侧 ,开通后周边居民搭乘地铁无需再穿行马路到位于道路西侧既有的 H 口、J 口 ,直接就能进入地铁站,方便了不少 。而且,自广州东站开通之日起,十一号线在工作日早、晚高峰以及周六日高峰期都会各增加 1 列车上线 。工作日高峰期行车间隔由 5 分 29 秒压缩至 5 分 20 秒 ,周六日高峰期行车间隔由 6 分 28 秒压缩至 6 分 14 秒 。行车间隔的压缩,意味着乘客等待的时间更短,能够更快地坐上地铁,极大的提升了运营效率 ,让大家的出行更高效便捷 。
这三条线路的开通,是广州地铁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将为广州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它们加强完善了广州的地铁网络,让城市的各个区域连接得更加紧密 ,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广州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撑 。
展望未来,广州地铁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目前,广州还有多条线路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根据广州地铁四期建设规划方案,规划线 公里 。虽然具体线路信息还未完全确定,但能确定的是,未来广州的地铁网络将更加密集 。像八号线东延段、八号线北延段等线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地铁的覆盖范围 ,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地铁带来的便捷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州地铁会继续发挥其优势,一直在优化线路布局,提升服务质量 ,为市民带来更方便快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 。让我们大家一起期待广州地铁更美好的明天 !